若知瓦砾乐成道,便觉珠玑不属君。

现代解析

这首诗用简单的对比道出了一个深刻的生活哲理:真正的快乐和满足往往藏在平凡的事物中,而非外在的荣华富贵。

前句"若知瓦砾乐成道"中,"瓦砾"代表不起眼的碎石破瓦,暗喻生活中最普通、甚至被忽视的东西。诗人说如果能从这些平凡事物中找到快乐,就相当于领悟了人生的真谛("成道")。就像现代人发现野餐的快乐不输豪华餐厅,手工DIY的满足感胜过奢侈品。

后句"便觉珠玑不属君"中的"珠玑"指珠宝美玉,象征世俗眼中的珍贵之物。诗人指出,当人真正懂得欣赏平凡之美后,就会意识到那些被众人追逐的华贵东西其实并不真正属于自己——它们带来的快乐是短暂的、外在的,就像现代人买名牌包后的新鲜感转瞬即逝。

全诗的精髓在于:它打破了"珍贵=快乐"的惯性思维,提醒我们幸福往往来自对日常生活的感知能力。就像现在流行的"极简生活",很多人发现减少物质欲望后,反而在阅读、散步、做饭这些小事中找到了更持久的快乐。这种生活智慧在今天依然适用。

余子畏

余子畏,名不详。与陈藻为友,多有唱和。事见《乐轩集》卷二、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