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疏山》描绘了诗人在山间漫步的所见所感,展现了一种悠闲自在、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活态度。
诗的开头,诗人手持藜杖,慢慢走着,心情愉悦,兴致盎然。他看到的景色是山间的雾气与水面的波光交织在一起,形成一幅宁静而美丽的画面。接下来,诗人听到蝉鸣声在荒凉的树林中回荡,桐叶已经老去,秋意渐浓。微风拂过田野,带来了稻花的香气,让人感受到丰收的喜悦。
随后,诗人路过一座萧瑟的寺庙,进去与僧人交谈,寻求心灵的宁静。接着,他又走进松林中的小轩,躺在那里享受晚风带来的凉爽。雨后,天空微微有云,山色显得更加秀丽。诗人认为,这样的美景值得慢慢欣赏,不必急着赶路。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从容态度。他不仅欣赏山水的美丽,还通过与僧人的对话和松林中的休息,寻找内心的平静。诗中的每一个场景都充满了宁静与和谐,给人一种远离喧嚣、回归自然的感觉。这种生活态度在现代社会依然具有启发意义,提醒我们在忙碌的生活中也要学会停下来,享受片刻的宁静与美好。
黎道华
黎道华,字师俣(《诗家鼎脔》卷下作名师俣,字道华),临川(今属江西)人。道士。出家祥符观。曾受《春秋》一邓名世,学诗于谢逸。与曾艇、僧惠严号临川三隐。事用清同治《临川县志》卷五三。今录诗七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