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诗文书艺全才陈文增先生(2013.10.25)

陈公琢玉曲之阳,雅好诗书润釉妆。
瓶染女娲千古色,窑藏太白一炉香。
不期口大吞醇醴,但许身圆蓄瑞祥。
宋室风神谁会得,剔花刻骨铸文章。

现代解析

这首诗赞美了陈文增先生的多才多艺,通过陶瓷艺术的视角展现了他的才华与品格。

前两句点明陈先生生活在曲阳(著名陶瓷产地),用"琢玉"形容他像雕琢美玉般精心创作。他热爱诗词书法,并将这些艺术融入陶瓷创作中,就像给瓷器"化妆"一样增添文雅气息。

中间四句用生动的比喻描写陈先生的陶瓷作品:瓷瓶上的釉色像女娲补天的五彩石般绚丽,瓷窑里仿佛飘着李白诗句的墨香。这里用"太白"代指李白,暗示作品充满诗意。接着用拟人手法,说瓷器虽然"口大"但不是为了喝酒,而是为了"蓄瑞祥"——寄托美好祝愿,展现作品的人文内涵。

最后两句升华主题:陈先生像宋代艺术家一样追求风骨神韵,通过"剔花刻骨"的工艺(陶瓷雕刻技法),把自己的艺术灵魂铸进作品里。"铸文章"双关,既指陶瓷纹饰,也指他通过工艺创作出的独特艺术语言。

全诗将陶瓷工艺与文学艺术巧妙融合,用具体意象展现抽象才华,既赞美了陈先生高超的技艺,更突出了他作品中的文化底蕴和精神追求。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