夷狄之孝十首·号吾

如何降塞下,不复恋羌中。
既是能将母,还应知向风。

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一个归顺中原的边疆民族("夷狄")孝子的故事,用简单四句话勾勒出感人的家国情怀。

前两句"如何降塞下,不复恋羌中"像是自问自答:为什么这个游牧青年愿意归顺边关?因为他放下了对羌族故土的眷恋。这里用"降"字很妙,既指地理上的从高原到平原,也暗含归顺之意。

后两句"既是能将母,还应知向风"揭示深层原因:他不仅是个能奉养母亲的好儿子("将母"),更懂得顺应时代潮流("向风")。诗人把孝顺母亲和效忠国家巧妙联系起来——照顾小家体现孝心,选择归顺则是识大体的表现。

全诗最打动人心的,是把传统孝道扩展到了家国层面。这个少数民族青年放弃故土不是背叛,而是带着母亲追求更好生活的勇敢选择。诗人用"知向风"这个比喻,把归顺中原比作草木顺应春风,既自然又充满希望,让严肃的政治主题变得温情动人。

林同

(?—1276)宋福州福清人,字子真,号空斋处士。林公遇子。深于诗。以世泽授官,弃不仕。元兵至福州,福建招抚使刘仝子即其家置忠义局,招募义兵。元兵至城下,仝子遁,同啮指血书壁,誓守忠义,寻被执,不屈而死。有《孝诗》。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