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之寄示乙丑除夕诗,感痛寂园居士之难,回环百读,悲愤同深,次韵成和(1926年)
伤心碧血张居士,挚友吟成泪雨滂。
太息人亡邦殄瘁,虚劳天问意凄怆。
千秋祸有清流酷,大盗刑谁国法章。
我惜相从爱风采,魂兮东望圣人乡。
太息人亡邦殄瘁,虚劳天问意凄怆。
千秋祸有清流酷,大盗刑谁国法章。
我惜相从爱风采,魂兮东望圣人乡。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1926年为悼念挚友"寂园居士"(张姓)而写的。全诗充满悲痛和愤怒,控诉了当时社会的黑暗。
首联直接点明主题:作者读到朋友写的悼念诗,想到张居士惨死,不禁泪如雨下。"碧血"二字暗示张居士是含冤而死。
第二联感叹人才凋零、国家衰败。作者质问苍天为何如此不公,但天也不会回答,只能徒增悲伤。这里用屈原《天问》的典故,表达对现实的绝望。
第三联批判社会现象:正直的知识分子(清流)反而遭受残酷迫害,而那些真正的强盗恶人却逍遥法外,不受法律制裁。这是对当时社会黑白颠倒的强烈控诉。
最后一联表达对逝者的怀念:作者追忆与张居士交往时被他的风采所折服,如今只能遥望东方(可能指张居士的故乡或葬地)寄托哀思。"圣人乡"既是对逝者的尊称,也暗含对理想世界的向往。
全诗情感真挚,从个人悲痛上升到对社会现实的批判,既有对挚友的深切怀念,又有对黑暗时局的愤怒谴责。诗中运用对比手法(清流受难vs大盗逍遥),使批判更加深刻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