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笕

断竹复续竹,通水妙用笕。
我行入山中,清泉正迤衍。
绝似汞泻地,好在肉贯弗。
奚翅符半剖,横陈界翠巘。
衔尾接奔赴,刳节纵流转。
回合曲斗笋,层折迭导窾。
吞纳既汩汩,疏引但宛宛。
俯注承似仰,近给供自远。
初疑内外蛇,斗罢互息偃。
岂意调水法,尽头各弥满。
智笑辘轳拙,力患桔槔短。
昼夜响不停,天机信非浅。
钩连灌疱湢,恰称高僧懒。
傥然变作酒,便当碧筒卷。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山里用竹筒引水的巧妙装置——竹笕,展现了大自然与人类智慧的完美结合。全诗可分为三个部分:

1. 竹笕的制作与形态(前8句)
诗人用"断竹复续竹"这样简单直白的语言,说明竹笕就是把竹子打通后连接起来的引水工具。通过"汞泻地"(像水银流动)、"肉贯弗"(像串肉)等生动比喻,让读者能直观想象出竹筒在山间蜿蜒的样子。特别是"横陈界翠巘"这句,描绘出青翠山峦间横卧着竹笕的美景。

2. 水流动态的精彩描写(中间12句)
这部分用一连串动作词展现水的活力:"奔赴"、"流转"、"吞纳"、"俯注",把静止的竹笕写活了。最有趣的是把水流比作"内外蛇"打架,打完各自休息,既形象又有童趣。诗人还通过对比辘轳(井上提水工具)和桔槔(杠杆提水器),突出竹笕的省力高效。

3. 生活情趣的升华(最后6句)
诗人听着昼夜不停的流水声,感叹这是大自然的巧妙设计。最后突发奇想:要是流出来的是酒该多好,就能像古人那样用荷叶卷着喝,在幽默中流露出对闲适生活的向往。

全诗语言通俗却意境清新,把普通的引水工具写得妙趣横生。诗人通过细致的观察,把劳动智慧、自然美景和生活情趣融为一体,让读者感受到山中生活的质朴快乐。最打动人的是那种化平凡为神奇的眼光,把日常所见写出了诗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