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赠玉笥王尊师

玉笥羽人不绝食,鬓毛清润颜色赤。
中黄仙翁传妙经,十年功成人不识。
身如孤云行无迹,欲上九疑望南极。
岣嵝不见神禹碑,潇湘真得浮丘伯。
城南濯足江水碧,逍遥城中混名德。
东岩西穴已烂游,共过庐阳寻简寂。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名叫玉笥王尊师的隐士形象,表达了他超凡脱俗、逍遥自在的生活态度。

首先,诗人描述玉笥王尊师的外貌和生活习惯。他不依赖世俗的食物,保持着健康的肤色和清瘦的体态。这表明他修炼有成,已经脱离了普通人的生存方式。他的外貌和精神状态都显得非常年轻,暗示他通过修炼获得了长寿和健康。

接着,诗人提到玉笥王尊师从一位名叫中黄的仙翁那里学到了高深的道法,经过十年的修炼,虽然功力深厚,但他并不为世人所知。这说明他并不追求名利,而是专注于自身的修行。他的生活像一片孤云,来去无踪,象征着他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生活状态。

然后,诗人描绘了玉笥王尊师的行动。他想要登上九疑山,远眺南极,表现出他对自然和宇宙的向往。他在岣嵝山寻找神禹碑,虽然没有找到,但在潇湘之地却遇到了浮丘伯这样的高人。这暗示他在修行过程中不断探索,虽然有时会遇到挫折,但也收获了意外的机缘。

接下来,诗人写玉笥王尊师在城南的江水中洗足,享受着大自然的宁静与美好。他在城中逍遥自在,虽然名望和德行都很高,但他并不以此为傲,反而与世俗保持距离。这表明他不为名利所累,追求的是内心的宁静与自由。

最后,诗人提到玉笥王尊师已经游历了东岩和西穴,现在正与同伴一起前往庐阳,寻找简寂的生活。这进一步强调了他对简单、宁静生活的追求,以及他对修行的执着。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玉笥王尊师的外貌、生活和行动,展现了一位超凡脱俗、逍遥自在的隐士形象。他追求的是内心的宁静与自由,不被世俗的名利所束缚。这种生活态度和修行精神,正是这首诗的精髓和魅力所在。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