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上海令黄子律哀诗(并序)
葛溪有臞儒,冰雪莹怀抱。
世事澹无营,经史日稽考。
謇余素相知,同年复同道。
谊重比金兰,才高擅词藻。
前年赴公车,异县得国宝。
廉勤恒自守,始终竟莫保。
赐归荷皇恩,抱病因热恼。
望乡无百里,沦没殡江岛。
呜呼哲人萎,寂寞青山老。
痛哭悲风来,愁云翳穹昊。
世事澹无营,经史日稽考。
謇余素相知,同年复同道。
谊重比金兰,才高擅词藻。
前年赴公车,异县得国宝。
廉勤恒自守,始终竟莫保。
赐归荷皇恩,抱病因热恼。
望乡无百里,沦没殡江岛。
呜呼哲人萎,寂寞青山老。
痛哭悲风来,愁云翳穹昊。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一位朋友写给已故上海县令黄子律的悼念之作,情感真挚,充满对逝者的敬重与惋惜。
内容解析:
1. 开篇介绍黄子律的为人
诗中用"葛溪有臞儒"(葛溪有位清瘦的读书人)开篇,形容黄子律像冰雪一样纯洁,专注于学问("经史日稽考"),对世俗名利看得很淡。这说明他是一个品行高洁、潜心学术的人。
2. 两人的深厚友谊
"同年复同道"说明他们不仅是同届考生,更是志同道合的朋友。"谊重比金兰"用"金兰之交"比喻情谊深厚,像兄弟一般。作者称赞黄子律才华横溢("才高擅词藻"),言语中充满欣赏。
3. 黄子律的仕途与离世
"前年赴公车"指黄子律进京赶考,后来被派往外地任职,成为当地的"国宝"——说明他清廉勤政,深受百姓爱戴。但这样一位好官却因热病去世("抱病因热恼"),最终葬在江边小岛,连家乡都没能回去("望乡无百里")。作者用"哲人萎"(贤者逝去)表达痛惜,仿佛连青山都因他的离去而显得苍老。
4. 结尾的悲痛
"痛哭悲风来,愁云翳穹昊"是情感高潮:作者痛哭时,连风都显得悲凉,乌云遮蔽天空,仿佛天地也在哀悼。这种环境描写强化了失去挚友的哀伤。
诗歌亮点:
- 用对比凸显遗憾:清廉能干的官员却早逝,突出命运不公。
- 情感层层递进:从赞美品格→追忆友谊→痛惜离世→天地同悲,感情越来越浓烈。
- 比喻生动:用"冰雪""金兰""国宝"等意象,让抽象品德变得具体可感。
现代启示:
这首诗让我们看到古人如何用文字纪念挚友。黄子律的形象(淡泊、勤学、廉洁)至今仍有教育意义,而作者失去知己的悲痛也能引发共鸣——真正的友谊超越生死,值得用最真挚的语言去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