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祝鸣皋①
文章独抱掩夜台,寂寞寒山饿妻子。
忆生束发负奇尚,壮气凌云薄金紫。
绳枢瓮牖穷彻骨,耻向豪门谒涓涘。
世人妒生狂欲杀,白眼纵横半睚眦。
青衫一领不得消,掷向齐东营耒耜。
胡为复作长安游,瞰𨇨芒鞋污泥滓。
呜呼大块亦忘才,玉折兰摧繄谁使。
昔余与生初结交,邂逅尘埃双国士。
拂衣初上西山巅,万岫回青八陵紫。
峥嵘高论骇俗流,磊落雄心付良史。
生今已矣宁再得,泪目淋漓傍桑梓。
酸风落日华阳宫,素旐翩翩潞河涘。
孤坟三尺暮云白,白马生刍者谁子。
我歌薤露生莫悲,自昔贤豪并如此。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作者为悼念好友祝鸣皋而作,情感真挚,充满了对逝者的惋惜和对世道不公的愤懑。全诗可以分为几个部分来理解:
1. 开篇的哀叹
作者一开头就发出深深的叹息:“祝生啊,谁能想到你的生命如此短暂?”他质问命运:你为什么而生,又为什么而死?祝鸣皋才华横溢,却只能带着未展的抱负长眠地下,留下贫寒的妻子儿女在世间受苦。
2. 回忆祝鸣皋的品格
诗中回忆祝鸣皋从小就有远大志向,不屑于攀附权贵。他家境贫寒(“绳枢瓮牖”指用草绳系门、破瓮当窗),但宁愿穷困也不愿向豪门低头。这种清高孤傲的性格招致了世俗的嫉妒和排挤(“世人妒生狂欲杀”),甚至被人白眼相待。
3. 人生的坎坷
祝鸣皋曾试图通过科举改变命运(“青衫”指书生身份),但失败后只能回乡务农(“掷向齐东营耒耜”)。后来他又不甘心,再次到京城(“长安”代指首都)寻找机会,却依然落魄,最终在泥泞中挣扎。作者感叹:连天地(“大块”)都忘了他的才华,让他像美玉折断、兰花凋零一样早逝。
4. 两人的友谊
作者回忆与祝鸣皋初次相识时,两人虽身处尘埃(指平凡处境),却都自认是“国士”(杰出人才)。他们曾一起登高望远,畅谈理想,豪言壮语让俗人震惊。如今祝鸣皋已逝,作者只能泪流满面地站在故乡的土地上怀念他。
5. 结尾的悲凉
诗的结尾描绘了一幅凄凉的画面:夕阳下,祝鸣皋的灵旗(“素旐”)在河边飘荡,孤坟被暮云笼罩。作者用“白马生刍”(指携礼物吊丧的人)暗示世态炎凉——来悼念的人寥寥无几。最后,作者以“自古贤豪多如此”宽慰逝者,也暗含对现实的不满:有才华的人往往命运多舛。
这首诗的魅力在于它不仅是个人哀悼,更揭露了那个时代寒门才子的共同悲剧。祝鸣皋的形象代表了怀才不遇、坚守节操的知识分子,而作者的愤怒与悲痛,也让读者感受到真挚友谊的力量和对社会不公的控诉。诗中“白眼纵横”“大块忘才”等句尤其犀利,用现代话说就是“社会对人才的冷漠摧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