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龙吟
少年闻说京华,上元景色烘睛昼。朱输画毂,雕鞍玉勒,九衢争骤。春满鳌山,夜沉陆海,一天星斗。正红球过了,鸣鞘声断,回莺驭、钧天奏。
谁料此生亲到,十五年、都城如旧。而今但有,伤心烟雾,萦愁杨柳。宝箓宫前,绛霄楼下,不堪回首。愿皇图早复,端门灯火,照人还又。
谁料此生亲到,十五年、都城如旧。而今但有,伤心烟雾,萦愁杨柳。宝箓宫前,绛霄楼下,不堪回首。愿皇图早复,端门灯火,照人还又。
现代解析
这首词通过对比过去和现在的京城景象,表达了作者对故国沦亡的沉痛哀思。
上片用欢快笔调回忆少年时听说的京城繁华:元宵节阳光灿烂,装饰华美的马车在街道上奔驰,鳌山灯会热闹非凡,夜晚的灯火像星海般灿烂。皇家仪仗队经过时,马蹄声、鞭响声与宫廷乐声交织,一派盛世气象。
下片笔锋一转,写十五年后亲眼所见的凄凉:同样的都城,如今只剩令人伤感的雾霭和忧愁的杨柳。当年举行庆典的宫门前、城楼下,景象已不堪回首。最后三句是深情祝愿:希望国家早日恢复版图,让皇城门口的灯火重新照亮归来的百姓。
全词最打动人的是强烈的今昔对比:上片极尽铺陈往昔繁华,越热烈就越反衬出下片的荒凉。作者没有直接说亡国之痛,但通过"伤心烟雾""不堪回首"等意象,让读者感受到切肤之痛。结尾的愿望看似平淡,却包含着最深的期盼——不仅期盼山河收复,更期盼灯火重明时能"照人还又",让流离的百姓重回故土。这种对家国百姓的双重牵挂,正是这首词最动人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