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问诗十二篇寄呈满子权其二耒答鎛三首

我用於主人,良田无虚种。
主人不我以,我适为无用。
不知主人饥,岁卒安自奉。
由来我求人,孰与求我重。

现代解析

这首诗用农具耒和鎛(古代耕田工具)的口吻,讲了一个关于"价值"和"需求"的深刻道理。

第一段(前四句):
农具委屈地说:"我帮主人种地时,田里没有一寸荒地。可要是主人不用我,我就成了没用的废铁。"就像现代人常说的"工具要用才有价值",这里用农具的遭遇比喻人才被埋没的无奈。

第二段(中间两句):
农具反问:"主人要是饿肚子了,年底拿什么养活自己呢?"这句话暗藏机锋——不用好工具,最终吃亏的是主人自己。就像公司不用优秀员工,最后受损的是企业。

第三段(最后两句):
农具总结道:"从来都是我去求主人用我,可曾想过主人更需要我?"这揭示了人际关系中常被忽视的真相:表面上是下属求领导,实际上领导更需要得力助手。就像钥匙和锁的关系,看似钥匙依赖锁,其实锁更需要钥匙来展现价值。

全诗妙在三点:
1. 用会说话的农具比喻,把职场道理讲得生动
2. 正反对比:有用时vs被闲置时的不同境遇
3. 结尾反转:打破常规思维,指出"被求者"反而更依赖"求人者"

这就像现在职场中的"双向选择"——你以为自己在求职,其实好公司更渴求人才。诗中农具的牢骚,道出了古今相通的价值哲学:真正的价值不在于被动等待认可,而在于不可替代性。

王令

王令(1032~1059)北宋诗人。初字钟美,后改字逢原。原籍元城(今河北大名)。 5岁丧父母,随其叔祖王乙居广陵(今江苏扬州)。长大后在天长、高邮等地以教学为生,有治国安民之志。王安石对其文章和为人皆甚推重。有《广陵先生文章》、《十七史蒙求》。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