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作

少年场屋苦奔波,每对书檠读不多。
三十年来书好读,可邻老眼费摩挲。

现代解析

这首诗用朴实无华的语言,道出了人生不同阶段读书心境的变化,读来让人感同身受。

前两句写年轻时的读书状态:那时候为了科举考试(场屋指考场)拼命苦读,但每次对着灯盏(书檠就是灯架)却总读不进去。这里"苦奔波"三个字特别生动,既指身体上的奔波劳碌,也暗含心理上的焦虑烦躁,把年轻人被迫读书的煎熬写得活灵活现。

后两句笔锋一转:如今年过三十,终于能静心享受读书乐趣,可惜眼睛已经老花(摩挲是揉眼睛的动作),读起来很费劲了。最妙的是"可邻"这个表达(通"可怜"),不是简单的惋惜,而是带着几分自嘲的幽默——年轻时眼睛好用却读不进去,现在想读了眼睛又不给力,这种人生错位感让人会心一笑。

全诗就像一位过来人在和你唠家常,没有华丽辞藻,但把"读书"这件事在不同年龄段的矛盾心理说得透彻。我们很多人都有类似体验:学生时代把读书当任务,工作后想读书却没了时间精力。这种跨越时空的共鸣,正是这首诗最打动人的地方。

连文凤

福州三山人,字百正,号应山。宋末太学生,亦尝为官。宋亡入元,变姓名为罗公福,常与诸遗老结社吟诗。其诗清切流丽,入选月泉吟社为第一名。有《百正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