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秋雨之夜,失眠者辗转难眠的细腻感受。
屋檐滴水声"嗢嗢"作响,窗外的雨点"丁丁"敲打,诗人用两个拟声词让我们仿佛听见了雨夜的各种声响。竹席被枕得倾斜发滑,帐幔被风吹动,连桌上的灯都在摇晃,这些细节生动展现了失眠者烦躁不安的状态。
想叫醒做噩梦的孩子却叫不醒,想吟诗排遣又嫌婢女太吵,这些生活化的描写让人会心一笑。最后"强眠终不著"道出了每个失眠者都懂的那种无奈——越是强迫自己入睡,越是清醒。
全诗妙在不用一个"愁"字,却通过雨声、灯光、被褥、家人等日常细节,把失眠的焦躁和秋夜的寂寥写得入木三分。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个雨夜,更是一幅古代文人夜不能寐的生活剪影,那种想睡睡不着、想静静不成的烦恼,穿越千年依然能引起现代人的共鸣。
元稹
元稹(779年-831年,或唐代宗大历十四年至文宗大和五年),字微之,别字威明,唐洛阳人(今河南洛阳)。父元宽,母郑氏。为北魏宗室鲜卑族拓跋部后裔,是什翼犍之十四世孙。早年和白居易共同提倡“新乐府”。世人常把他和白居易并称“元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