颂古六首

俱胝一指头,吃饭饱方休。
腰缠十万贯,骑鹤上扬州。

现代解析

这首诗用简单生动的画面,传递了两种不同的人生追求和生命智慧。

前两句讲的是禅宗故事:唐代俱胝和尚每次被人问佛法,都只竖起一根手指。看似简单,却包含"万法归一"的深刻禅意。"吃饭饱方休"用最日常的生活场景,道出"知足常乐"的朴素真理——就像吃饱了就放下碗筷,人生也该懂得适可而止。

后两句突然转到世俗欲望的极致写照:"腰缠十万贯"是富可敌国的财富,"骑鹤上扬州"则同时实现了成仙(骑鹤)和享乐(扬州是古代繁华地)两种梦想。这种夸张的欲望清单,恰恰暴露了人性中永无止境的贪婪。

全诗的精妙在于:用"一指禅"的极简智慧,对比"骑鹤扬州"的欲望膨胀。就像在我们耳边同时响起两种声音——一边是禅师说"够了就好",一边是欲望叫嚷"还要更多"。诗人不做评判,但通过这种鲜明对比,让读者自然体会到:真正的满足不在外在积累,而在内心知足。这种跨越千年的心灵对话,至今仍能引发现代人的共鸣。

释宗杲

释宗杲(1089~1163),字昙晦,江南东路宣州宁国(今安徽宁国)人,俗姓奚,临济宗僧人,是宋代禅宗史上“看话禅”派的创始人,法名妙喜,赐号“大慧普觉禅师”。宗杲生活于北、南宋之际,在南渡后倡明儒佛渗透、回应儒家辟佛方面立下大功。他不仅是连结南北两宋僧人与儒学的重要环节,而且也是南宋佛教史上最具代表性的人物。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