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广西浔州(今桂平)旅途中的所见所感。全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展现了岭南地区独特的春日风光。
首联"鹧鸪天气半晴阴"用鹧鸪鸟的啼叫声引出南方春天阴晴不定的特点,"野路荒江"则勾勒出旅途的荒凉感。颔联"新涨绿齐芳草岸,夕阳红助木棉林"最为精彩:春水上涨与岸边芳草齐平,夕阳将木棉花林染得更红,一绿一红形成鲜明对比,展现出春天旺盛的生命力。
颈联写云彩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山洞间聚散变幻,春天在瑶族村寨中时浅时深,既写实景又暗含深意。尾联提到王阳明(明代思想家),说自己的游兴比他还高,走过思恩、田州又来到邕州、浔州,流露出对这片土地的喜爱。
全诗最动人的是色彩运用和动静结合的手法:绿色的春草、红色的木棉、变幻的云彩,构成一幅绚丽多彩的岭南春景图。作者把少数民族地区的自然风光写得既真实又富有诗意,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
阮元
阮元(1764~1849)字伯元,号云台、雷塘庵主,晚号怡性老人,江苏仪征人,乾隆五十四年进士,先后任礼部、兵部、户部、工部侍郎,山东、浙江学政,浙江、江西、河南巡抚及漕运总督、湖广总督、两广总督、云贵总督等职。历乾隆、嘉庆、道光三朝,体仁阁大学士,太傅,谥号文达。他是著作家、刊刻家、思想家,在经史、数学、天算、舆地、编纂、金石、校勘等方面都有着非常高的造诣,被尊为三朝阁老、九省疆臣,一代文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