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座名为"含晖峰"的假山景观。前两句讲这座假山是用从阳谷开采的石头建造而成,被人为地移到了佛殿的东侧。后两句是点睛之笔:假山上特意留了一个小孔洞,白天阳光能照进来,夜晚月光也能透入,让整个景观随着自然光线变化而展现出不同的美感。
诗人用简单四句话就写出了三个巧妙之处:
1. 假山的来历(采自阳谷的石头)
2. 摆放位置的讲究(佛殿东侧)
3. 最精妙的设计(那个能让日月之光透入的小孔)
这种设计体现了古人"师法自然"的造园智慧,通过人工与自然的巧妙结合,让静态的假山也能随着昼夜交替产生动态的光影变化。诗人没有直接夸赞假山多美,而是通过这个小孔的设计,让我们感受到古人追求"天人合一"的审美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