叠苏轼刻盆石诗韵

形而下者皆子孙,何不归一返厥原。
以水承石沃水翻,坡翁游戏至理存。
后人乃谓雪在盆,孰得其肤孰得根。
我来阅古偶复言,所喜时雨歌元元。

现代解析

这首诗借用了苏轼(坡翁)玩赏盆石的典故,探讨了表象与本质的哲学思考。全诗语言平实却暗藏深意,核心在讨论"形式"与"本源"的关系。

开头两句用"子孙"比喻世间万物的表象,反问为何不追溯它们的共同本源。就像盆中水石相映的游戏,表面是水花翻涌的趣味,实则蕴含着苏轼对自然规律的深刻理解("至理存")。

中间四句批评后人只关注表象:有人只看到盆中雪景般的表面现象("雪在盆"),却分不清什么是肤浅的表象("肤"),什么是根本的规律("根")。这里用"盆石"比喻现实世界,提醒人们不要被表面迷惑。

最后两句是诗人的自述:他研究古人智慧时偶然有所感悟,最欣慰的是能为百姓("元元")歌颂及时雨般的真理。这里的"时雨"既指实际降雨,也隐喻滋润人心的真知灼见。

全诗通过日常的盆石景象,层层递进地揭示了一个深刻道理:看待事物要透过现象看本质,就像玩赏盆景不仅要看水石相激的美景,更要领悟其中蕴含的自然规律。这种将生活琐事提升到哲学高度的写法,正是苏轼式的生活智慧,也是这首诗的魅力所在。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