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饯修史大著吏部使浙西

高怀岂必薄昆仑,揽辔登车意自欣。
周太史官惭著我,汉常平使喜推君。
庐山向已高千仞,野水从今宽一分。
□□鹔鹴裘供□,□□□□更纷纷。

现代解析

这首诗写得很有气魄,展现了作者送别一位去浙西任职的史官朋友时的豪迈心情。

开头两句"高怀岂必薄昆仑,揽辔登车意自欣"意思是:高尚的志向何必非要低于昆仑山(象征至高),握着马缰登上马车时心情自然欢欣。这里用昆仑山作比,说明志向远大。

三四句"周太史官惭著我,汉常平使喜推君"用了两个典故:周朝的史官和汉朝的常平仓使者,都是重要的官职。意思是:连周朝的史官都自愧不如我这位朋友,汉朝的常平使也高兴推荐他。这是高度赞扬朋友的才能。

五六句"庐山向已高千仞,野水从今宽一分":庐山已经有千仞(古代长度单位)之高,野外的水域从今以后又宽广了一分。这是用自然景物比喻朋友赴任后,会给当地带来积极影响。

最后两句因为缺字不太完整,但大意是说:用珍贵的鹔鹴裘(一种名贵皮衣)来践行,显示出送别的隆重,众人纷纷前来相送。

整首诗通过高山大水的比喻,展现了朋友的高尚品格和远大抱负,表达了作者对朋友的赞赏和依依惜别之情。语言豪迈,意境开阔,很有感染力。

马廷鸾

马廷鸾(1222年—1289年),字翔仲,号碧悟。宋饶州乐平(今江西乐平市)众埠乡楼前村人。幼年丧父,贫不改志,刻苦读书,淳祐七年(1247),马廷鸾赴京参加乙未科省试,获进士第一,殿试为第四,一举成名。他一生勤政爱民,秉性正直,从地方官直至宰相高位。惜南宋朝廷为权奸把握,不能尽展其才华。度宗朝奸臣贾似道、丁大全当国把持朝政,视为异见,受其压制,迫于内忧外患,廷鸾饮恨引退。宋亡,马廷鸾拒绝与元政权合作,表现出崇高的民族气节。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