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官会稽故侍讲吕公原明丈请以其孙揆中者娶余之长女既受币矣无何揆中与余女未成婚而俱卒济阴簿本中则揆中之弟也近于同舍林德祖处见其所与石子植唱和诗子植又余太学之旧僚也故次其韵因寄吕兼以简石且请德祖同赋
我昔江湖百忧集,侍讲寄书犹墨湿。
婚姻竟作覆手空,日月真如跳丸急。
哀哉大耿已川逝,秀矣小冯今玉立。
词源江海浩奔茫,句法风骚森出入。
石郎与我金石交,每怀见君嗟靡及。
种桑自比侯千户,力田不愿爵一级。
颇闻杖屦约招携,应许蓬茅助营葺。
欲讨明珠救子饥,老矣安能发鲛泣。
婚姻竟作覆手空,日月真如跳丸急。
哀哉大耿已川逝,秀矣小冯今玉立。
词源江海浩奔茫,句法风骚森出入。
石郎与我金石交,每怀见君嗟靡及。
种桑自比侯千户,力田不愿爵一级。
颇闻杖屦约招携,应许蓬茅助营葺。
欲讨明珠救子饥,老矣安能发鲛泣。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谢薖写给朋友的一封"诗信",讲述了一段令人唏嘘的往事,同时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我们可以从三个层面来理解:
1. 伤感的往事(前六句)
诗人回忆多年前与吕家(吕原明)定下儿女亲家,自己的长女和吕家长孙(吕揆中)订婚后,两个年轻人却都不幸早逝。用"婚姻覆手空"比喻婚约如翻掌般落空,用"日月跳丸急"形容时间飞逝,透露出深深的遗憾。提到逝去的"大耿"和成长的"小冯",可能是借古喻今,表达对生命无常的感慨。
2. 对友情的赞美(中间六句)
诗人通过林德祖的诗作,联想到共同的朋友石子植。用"词源江海""句法风骚"盛赞朋友文采飞扬,把他们的友谊比作"金石之交"般坚固。提到"种桑""力田"的典故,表明自己向往田园生活,不慕荣华富贵。
3. 温暖的邀约(最后四句)
诗人向吕家("小冯"可能指吕家次子)和石子植发出邀请:听说你们常相约散步,能不能也来我的茅屋坐坐?最后用"明珠救饥"的典故幽默地说:我这老头子虽想帮忙,但就像哭不出珍珠的鲛人,实在能力有限啊。在自嘲中流露出真挚的情谊。
全诗用平实的典故和生动的比喻(如把时间比作跳动的弹丸),将丧女之痛、时光之叹与朋友之情自然融合。最打动人的是诗人历经沧桑后,依然保持着对生活的豁达和对友情的温暖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