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淮

风送淮流四十程,船头急鼓溯涛声。
海光荡日长鲸没,春色窥帘细柳晴。
天地襟喉当吐纳,江河经纬孰裁成。
分明国脉源源在,更重微臣万里情。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乘船渡过淮河时的所见所感,充满了壮阔与细腻交织的画面感。

开头两句写行船场景:顺风送船在淮河上走了很远,船头鼓声急促,逆着浪涛前行。这里用"四十程"形容路途漫长,"急鼓"和"溯涛"则生动表现了行船的艰难。

中间四句是精彩的自然描写:阳光在海面闪烁,巨大的鲸鱼潜入水中;春色透过船帘,细柳在晴空下摇曳。这些画面一壮阔一柔美,形成鲜明对比。接着把淮河比作天地的咽喉,吞吐万物;江河像经纬线般纵横交错,不知是谁造就这般奇观。这里用人体和织物作比喻,让宏大的自然景观变得亲切可感。

最后两句升华主题:淮河分明是国家命脉的象征,源远流长;而作为臣子,面对此情此景更觉责任重大。将个人情感与国家命运联系起来,使写景有了更深层的意义。

全诗妙在既有"长鲸没"的磅礴气势,又有"细柳晴"的清新笔触;既赞叹自然伟力,又抒发家国情怀。就像用航拍镜头拍下壮丽河山,又用特写捕捉细腻的春光,最后落点到对国家深厚的感情,读来令人心潮澎湃。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