樟树

风散林香落浦沙,吹来何处野人家。
沿溪偶共山僧话,知是江边樟树花。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充满自然气息的闲适场景,通过简单的画面传递出生活的诗意。

前两句写风吹过树林,把樟树的香气带到河边沙滩,又飘进不知哪户农家。这里用"散"和"落"两个动词,把无形的香气写得像花瓣一样可以飘散洒落,让读者仿佛能闻到那股清香。诗人不知道香气来自何处,这种不确定反而增添了自然的神秘感。

后两句写诗人沿着溪流散步,偶然和山里的僧人聊天,这才知道原来是江边的樟树开花了。这里通过一个生活小片段,把前面的香气谜团解开。僧人作为山居者,对自然更了解,他的出现让整个画面更有禅意。

全诗最妙的是用香气作为线索,先写闻到香味却不知来源,最后才揭晓答案。这种写法就像侦探小说一样吸引人,让普通的散步变得有趣。诗人没有直接赞美樟树,但通过香气和对话,让读者感受到平凡生活中的美好发现。整首诗语言清新自然,就像樟树花香一样让人感到舒适惬意。

彭孙遹

彭孙遹(yù)(1631—1700)清初官员、词人,与王士祯齐名,时号“彭王”。字骏孙,号羡门,又号金粟山人,浙江海盐武原镇人。彭孙贻从弟,顺治十六年进士。康熙十八年举博学鸿词科第一,授编修。历吏部侍郎兼翰林掌院学士,为《明史》总裁。诗工整和谐,以五、七言律为长,近于唐代的刘长卿。词工小令,多香艳之作,有“吹气如兰彭十郎”之称。著有《南往集》、《延露词》。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