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山刻石

山琢青瑶水染蓝,莺声促我醉双柑。
十年准备抽身去,记取镌诗在石龛。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人准备告别隐居生活时的心情,用生动的自然画面和细腻的情感表达打动读者。

前两句"山琢青瑶水染蓝,莺声促我醉双柑"像一幅水彩画:青山像精心雕琢的碧玉,河水染着天空的蓝色,黄莺的啼叫声仿佛在催促诗人品尝用双柑酿的美酒。这里用"琢"和"染"两个动词,把静止的山水写活了,展现出诗人对隐居地自然美景的喜爱。

后两句"十年准备抽身去,记取镌诗在石龛"笔锋一转,透露诗人虽然在这里生活了十年,现在却准备离开。临走前特意把诗刻在石壁上,既是对这段生活的纪念,也像在跟这片山水告别。这种矛盾心情很真实——既向往新生活,又舍不得旧时光。

全诗妙在把告别时的复杂心情,通过喝酒、刻诗这些具体动作自然流露出来。山水之美与离别的惆怅形成对比,让读者既能感受到景色的美好,又能体会到诗人"又要启程"的微妙心绪。就像我们离开一个住久的地方,总会拍照留念那样,诗人选择用刻诗的方式定格这段回忆。

王厚之

(1131—1204)越州诸暨人,字顺伯,号复斋。孝宗乾道二年进士。官至江东提刑、直宝文阁,为乾、淳间名士。长于碑碣之学,与尤袤俱以博古知名。有《金石录》、《考异》、《考古印章》。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