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岘山次韵三首 其一
夜度一程云,平明踏山址(原作地,据四库本改)。
山神岂妒我,飞雨乱眸子。
重岳衮衮去,前杰后俊伟。
晦明更百态,始望那及此。
路穷得精庐,税驾咨祖始。
老僧千金意,佳处相指似。
先生一笑领,得句易翻水。
安石未归山,却要山料理。
奇哉此一段,惊世无前轨。
酬山以快饮,春蕨正滋旨。
一丘傥许予,高卧饱松髓。
城中谩拄笏,那知有兹事。
山神岂妒我,飞雨乱眸子。
重岳衮衮去,前杰后俊伟。
晦明更百态,始望那及此。
路穷得精庐,税驾咨祖始。
老僧千金意,佳处相指似。
先生一笑领,得句易翻水。
安石未归山,却要山料理。
奇哉此一段,惊世无前轨。
酬山以快饮,春蕨正滋旨。
一丘傥许予,高卧饱松髓。
城中谩拄笏,那知有兹事。
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诗人夜行登山、偶遇山雨,最终在寺庙中得到心灵慰藉的奇妙经历。全诗用轻松幽默的笔调,展现了人与自然的生动互动。
开篇写诗人连夜赶路,天亮时到达山脚。突然下起大雨,诗人调皮地说"山神难道嫉妒我?",把雨点比作打乱视线的调皮精灵。这里把自然现象拟人化,显得特别有生活趣味。
接着描写山势变化:群山像翻滚的衣袍般连绵远去,一座更比一座雄伟。天气阴晴变幻让景色千姿百态,远远超出预期。这种写法让静态的山水有了动态的美感。
后半段最有意思:迷路时偶遇山中寺庙,老和尚热情指点美景。诗人用"千金意"形容老和尚的盛情,用"一笑领"写自己心领神会,主客间的默契跃然纸上。最妙的是"安石未归山,却要山料理"这句,用谢安(字安石)的典故自嘲:本想像名士那样超脱,结果反被山水"照顾"了,这种自我调侃显得特别真实可爱。
结尾诗人表示要畅饮美酒、品尝春笋,向往隐居山林的闲适生活。最后调侃城里那些装模作样拄着笏板的官员,根本不懂这种山野乐趣。全诗在对比中突出了自然之趣的可贵,语言活泼又不失深度,把一次普通的登山写得妙趣横生。
陈与义
陈与义(1090-1138),字去非,号简斋,汉族,其先祖居京兆,自曾祖陈希亮迁居洛阳,故为宋代河南洛阳人(现在属河南)。他生于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年),卒于南宋宋高宗绍兴八年(1138年)。北宋末,南宋初年的杰出诗人,同时也工于填词。其词存于今者虽仅十余首,却别具风格,尤近于苏东坡,语意超绝,笔力横空,疏朗明快,自然浑成,著有《简斋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