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宪使萧甫招同杨参知登天雄城楼

落日凭高送目频,漳台罗绮散馀春。丹梯自绕青羊栈,树色遥连白马津。

宾榻至今惟孺子,北门终合用词人。尊前羽扇何劳障,正是中原息战尘。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与朋友登高远眺的场景,充满对和平生活的欣慰和对友情的珍视。

前两句写傍晚登楼远望的景色:夕阳下诗人频频眺望远方,看到漳河边的楼台上,春日繁华已渐渐消散。这里用"罗绮散馀春"暗示春天即将过去,繁华景象也在消退。

中间四句写登高所见和感慨:红色的台阶像羊肠小道般蜿蜒,远处的树木与白马津相连。诗人想到历史上陈蕃为徐孺子设专榻的典故,表达对朋友盛情款待的感激;又用"北门词人"的典故,暗示文人也能在军事要地发挥作用。

最后两句是点睛之笔:酒宴上无需用羽扇遮挡(暗指不再需要军事防备),因为中原终于停止了战乱。这里透露出诗人对和平的珍视和欣慰。

全诗通过登高所见,将自然景色、历史典故和现实感慨巧妙融合,既展现了朋友相聚的温馨,又表达了对太平盛世的珍惜,语言优美而意境深远。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