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和 其一

莫厌诗筒来往频,閒中无物可怡神。
追回风雅篇篇好,鍊尽襟怀日日新。
自笑支离多病客,更随憔悴苦吟人。
阳州不识英雄器,重问颜高借六钧。

现代解析

这首诗表达了一个热爱写诗却身处困境的文人心境,语言直白却充满自嘲与无奈。

开头两句像是和朋友聊天:"别嫌我总给你寄诗,实在是闲得发慌,只有写诗能让我开心。"诗人把写诗比作老友间的书信往来,显得亲切自然。

中间四句用对比手法道出创作甘苦:一方面自豪于自己写的诗"篇篇都好",每天都有新灵感;另一方面又自嘲是个"病秧子",跟着其他苦吟诗人一起憔悴。这种矛盾心理很真实——明明写诗让他快乐,却又为写诗耗尽心力。

最后两句最耐人寻味:用"阳州人认不出好弓箭"的典故,暗示自己怀才不遇。就像古代神箭手颜高需要借六钧强弓才能展现实力,诗人也渴望遇到懂他的伯乐。这种比喻把文人不得志的郁闷,转化成普通人也能理解的"好武器没人识货"的憋屈感。

全诗妙在把文人雅趣(诗筒往来、追慕风雅)和市井幽默(自嘲病秧子、借弓箭比喻)糅合在一起,让普通读者也能感受到:原来古代诗人发牢骚时,和我们今天发朋友圈吐槽差不多,都是苦中作乐的真性情。

冯山

宋普州安岳人,字允南。初名献能。时称鸿硕先生。嘉祐二年进士。熙宁末,为秘书丞、通判梓州。邓绾荐为台官,不就,退居二十年。后范祖禹荐于朝,官终祠部郎中。有《春秋通解》、《冯安岳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