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余国信归铅山
满腹书,眼壁塞。
万里途,眼生翼。
眼壁塞,陆沉翁,眼生翼,龙断客。
陆沉夜漫漫,龙断身役役。
忽然弃掷聚萤囊,掉手不揖二千石。
瀛洲仙客上朝元,坐我楼船三百尺。
船高不知,风不知波。
钱塘江,不为江,滹沱河,不为河。
长江浊河乃一歌,河飞凫雁江惊鼍。
壮游如有神,勇去疑有魔。
迟日下化国,飘风飏卷阿。
鹿鸣声呦呦,雄藩礼为罗。
我徯子至其无他。
万里途,眼生翼。
眼壁塞,陆沉翁,眼生翼,龙断客。
陆沉夜漫漫,龙断身役役。
忽然弃掷聚萤囊,掉手不揖二千石。
瀛洲仙客上朝元,坐我楼船三百尺。
船高不知,风不知波。
钱塘江,不为江,滹沱河,不为河。
长江浊河乃一歌,河飞凫雁江惊鼍。
壮游如有神,勇去疑有魔。
迟日下化国,飘风飏卷阿。
鹿鸣声呦呦,雄藩礼为罗。
我徯子至其无他。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饱读诗书却怀才不遇的文人形象,通过对比"陆沉翁"(埋没才华的人)和"龙断客"(追逐名利的人)两种人生选择,表达了作者对自由超脱生活的向往。
全诗可分为三个部分: 1. 开篇用"满腹书,眼壁塞"形容主人公学识渊博却仕途受阻,接着用"万里途,眼生翼"展现他渴望远行的志向,形成强烈对比。
2. 中间部分通过生动的比喻描写远行场景:把读书用的萤囊(古人用萤火虫照明读书的袋子)比作束缚,把辞官(不拜见长官)比作解脱。乘坐高大的楼船航行时,钱塘江、滹沱河这些天险都变得微不足道,展现超然物外的境界。
3. 结尾描写游历途中的自由快意,用"鹿鸣"象征自然之趣,用"雄藩礼为罗"暗指权贵的笼络,但主人公始终保持"其无他"的纯粹初心。
全诗最动人的是那种挣脱束缚、追求自由的勇气。诗人用"风不知波"这样反常的表述,表现超脱世俗后的轻松;用"河飞凫雁江惊鼍"的生动画面,展现壮游的豪情。最后以期待友人保持本真作结,体现了对精神自由的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