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天云黑白,霜野树青红。

现代解析

这首小诗像一幅用文字勾勒的风景画,短短十个字就抓住了自然最生动的色彩对比。

前一句"水天云黑白"描绘的是开阔的远景:水面与天空连成一片,云朵在天空中形成黑白交错的层次。这种简洁的配色让人联想到水墨画的意境,用最基础的两种颜色就表现出天空的辽阔和云层的流动感。

后一句"霜野树青红"把视线拉近到地面:寒霜覆盖的原野上,树木呈现出青红相间的秋色。"青红"二字特别巧妙,既可能是树叶将红未红的过渡色,也可能是常青树与红叶树的交错分布,用最少的字传递出丰富的色彩信息。

全诗的精妙之处在于:
1. 用颜色词当动词用,"云黑白""树青红"让色彩自己说话
2. 上下句形成冷暖色调的碰撞,上句是水墨般的冷色调,下句是充满生命力的暖色调
3. 通过"水天-霜野"的对应,构建出完整的空间感,从高空到地面尽收眼底

这种写法就像现代摄影中的对比色构图,不需要复杂描写,仅用颜色搭配就让人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秋日旷野那种既苍茫又绚丽的独特美感。

林逋

林逋(967一1028)字君复,汉族,浙江大里黄贤村人(一说杭州钱塘)。幼时刻苦好学,通晓经史百家。书载性孤高自好,喜恬淡,勿趋荣利。长大后,曾漫游江淮间,后隐居杭州西湖,结庐孤山。常驾小舟遍游西湖诸寺庙,与高僧诗友相往还。每逢客至,叫门童子纵鹤放飞,林逋见鹤必棹舟归来。作诗随就随弃,从不留存。1028年(天圣六年)卒。其侄林彰(朝散大夫)、林彬(盈州令)同至杭州,治丧尽礼。宋仁宗赐谥“和靖先生”。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