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句:熊儿投□骥子扶

熊儿投□骥子扶。

现代解析

这首残句虽然只有短短七个字,但通过巧妙的意象对比传递出深刻的人生况味。

"熊儿"和"骥子"形成鲜明对照:笨拙的小熊与珍贵的千里马(骥子),暗喻普通人家的孩子与精英子弟的差异。"投□"的缺失字可能是"林"或"野",表现熊孩子自然生长的状态;而"扶"字生动刻画了精英子弟被精心栽培的样子。

最妙的是诗人没有直接评判,而是用两个并置的画面让我们思考:被放任成长的"熊儿"或许能保留天然野性,被过度"扶持"的"骥子"反而可能失去生命力。这种对教育方式的隐喻,在今天看来依然发人深省——就像现代家长总在"放养"与"鸡娃"之间纠结。

残句的魅力正在于此:短短七个字,既勾勒出两种生命状态,又留下巨大想象空间,让每个读者都能代入自己的理解。

陈师道

陈师道(1053~1102)北宋官员、诗人。字履常,一字无己,号后山居士,汉族,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元祐初苏轼等荐其文行,起为徐州教授,历仕太学博士、颖州教授、秘书省正字。一生安贫乐道,闭门苦吟,有“闭门觅句陈无己”之称。陈师道为苏门六君子之一,江西诗派重要作家。亦能词,其词风格与诗相近,以拗峭惊警见长。但其诗、词存在着内容狭窄、词意艰涩之病。著有《后山先生集》,词有《后山词》。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