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寒冬腊月的大梁城(今开封)的所见所感,通过几个生动的画面传递出孤寂与沧桑的情绪。
前两句点明时间地点:河岸边岁末时节,整个梁园(汉代名园,这里代指开封)笼罩在雪意中。用"雪意"而非直接写雪,给人朦胧的寒意。
中间四句用两组对比强烈的意象:枯树上挤满喧闹的乌鸦,与寒风中翻卷的军旗形成动态画面;残存的黄沙堆(艮岳是宋徽宗建的假山,这里暗示前朝遗迹)与青砖城墙环绕的夷门(开封古城门)构成古今对照。这些意象共同营造出荒凉而厚重的历史感。
最后两句笔锋一转:在这片萧瑟中,却有一位独自吟诗的文人,安静地焚香而坐。这个"孤吟客"可能就是作者自己,他的静谧与周围的荒凉形成鲜明对比,突显出文人超然物外的精神境界。
全诗妙在通过"群鸦喧闹"与"孤客静坐"、"黄沙遗迹"与"青砖城墙"的多重对比,既写出了古城冬日的肃杀,又展现了文人内心的宁静。就像用黑白胶片拍下冬日老城的几个镜头,最后定格在一位与世无争的读书人身上,让读者感受到历史沧桑中那份不变的文人风骨。
阮元
阮元(1764~1849)字伯元,号云台、雷塘庵主,晚号怡性老人,江苏仪征人,乾隆五十四年进士,先后任礼部、兵部、户部、工部侍郎,山东、浙江学政,浙江、江西、河南巡抚及漕运总督、湖广总督、两广总督、云贵总督等职。历乾隆、嘉庆、道光三朝,体仁阁大学士,太傅,谥号文达。他是著作家、刊刻家、思想家,在经史、数学、天算、舆地、编纂、金石、校勘等方面都有着非常高的造诣,被尊为三朝阁老、九省疆臣,一代文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