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邳

敝馆荒城曲,孤舟野水边。
月明新霁夜,风冷欲霜天。
长路勤民隐,劳歌敢自贤。
虽然尘浊日,时有白云篇。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荒凉孤寂的场景,但又在其中透露出诗人内心的坚守与希望。

前四句写景:破旧的馆舍蜷缩在荒城角落,一叶孤舟停泊在野水边。雨后初晴的夜晚月光格外明亮,寒风刺骨仿佛要结霜的天气。这些意象共同营造出一种孤独、清冷的氛围,让人感受到诗人所处的环境十分艰苦。

后四句抒情:虽然长途跋涉很辛苦,但诗人始终关心百姓疾苦;虽然自己唱着劳苦的歌谣,但不敢以贤者自居。最后两句是点睛之笔:尽管生活在浑浊的尘世中,诗人依然能写出像白云般高洁的诗篇。这里"白云"象征着超脱世俗的精神追求,说明诗人虽然身处困境,却保持着高洁的品格和艺术追求。

全诗通过对比手法,将外部环境的荒凉与内心世界的高洁形成鲜明对照,展现了古代知识分子"穷且益坚"的精神境界。最打动人的是,诗人在艰难处境中依然保持着对百姓的关怀和对理想的坚守,这种精神在今天依然能引起我们的共鸣。

王廷相

王廷相(1474-1544),字子衡,号浚川,世称浚川先生,河南仪封(今兰考)人,祖籍潞州。明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王廷相幼年聪慧奇敏,好为文赋诗,且留心经史。《明史》称他“博学强记,精通经术、星历、舆图、乐律,河图洛书,周邵程张之书,皆有论驳” 。明孝宗时,与李梦阳、何景明等人,提倡古文,反对台阁体,时称“七子”(“前七子”)。 官至南京兵部尚书、都察院左都御史。谥“肃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