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下自寒山还至莲花峰下

西阁寒日没,策杖寻松径。
归鸟半在巢,山家烟火静。
清月流素辉,幽篁生虚听。
依然向来路,云影飞无定。
欲逐樵人踪,尽识山中胜。
行行见柴门,寒潭似清镜。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傍晚从寒山归来的所见所感,展现了一幅宁静幽美的山居画卷。

开头四句写日落归途:西边阁楼的太阳已经落下,诗人拄着拐杖沿着松间小路回家。此时归巢的鸟儿大多已回窝,山里人家的炊烟也渐渐安静下来。这里用"半在巢"的归鸟和"烟火静"的山村,营造出黄昏特有的安宁氛围。

中间四句写月夜山景:清冷的月光洒下银辉,幽深的竹林里仿佛能听到虚空中的声响。诗人沿着来时的路往回走,只见云影飘飞,变幻不定。这里"清月"与"幽篁"的搭配,加上"虚听"的奇妙感受,创造出空灵神秘的意境。

最后四句写归家所见:诗人想跟着樵夫的足迹,看遍山中胜景。走着走着终于看见柴门,门前寒潭清澈如镜。结尾的"寒潭似清镜"既是实景描写,也暗喻诗人澄明的心境。

全诗以时间为线索,从日落写到月出,通过"寒日""归鸟""清月""幽篁""云影""寒潭"等意象,层层递进地展现了山居生活的静谧之美。诗人用细腻的观察和平实的语言,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大自然的神秘与宁静。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