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作者写给朋友童伯礼的,表达了自己在困境中收到朋友关怀的复杂心情,以及对高尚品德的推崇。
开头两句写朋友经常送来粮食和肉食接济自己,但作者内心却感到惭愧不安——因为他觉得自己接受馈赠有损廉洁的品格,反而显得自己德行有亏。这里可以看出作者对自己要求很严格,哪怕生活困难也不愿轻易接受帮助。
中间四句进一步展开这种矛盾心理:作者觉得收礼反而暴露了自己的缺点,但同时又真心敬佩朋友高尚的品德。他描述自己消瘦的病体(握臂知身瘦)和暂停读书养病(捐书待病痊)的现状,让读者看到一个贫病交加却依然坚守节操的文人形象。
最后两句借古喻今,提到东汉隐士徐孺子(以清高廉洁著称),感叹在道德衰败的世道里,只有像朋友这样的贤者才能保全高尚品格。这里既是对朋友的赞美,也暗含对现实社会的失望。
全诗语言朴实但情感真挚,通过日常小事展现了传统文人"安贫乐道"的精神追求,以及在困境中依然坚守道德底线的风骨。最打动人的是那种"即便落魄也不失尊严"的骨气,以及患难中互相欣赏的君子之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