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宁静自在的春日景象,通过几个生动的画面传递出超脱闲适的人生态度。
前两句写景:微风吹动杨柳,傍晚略带寒意,野鸟在水面上悠闲自在地游动。"约暮寒"的"约"字用得巧妙,仿佛寒意与春风达成了某种默契,既点出季节特征又不破坏整体和煦的氛围。野禽"容与"(从容)的状态,为后文道人形象埋下伏笔。
后两句写人:修道之人的心性像天马般自由不羁,最爱那不加约束的闲适生活。"青丝十二闲"可能指马笼头上的装饰,这里比喻各种世俗束缚。诗人用"可爱"来形容这种无拘无束的状态,实际上表达了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全诗的精妙之处在于:
1. 用野禽的悠闲自然暗喻理想生活状态
2. 将修道者的超脱比作天马行空,形象生动
3. "可爱"一词打破传统说教口吻,使哲理表达更亲切
4. 通过暮春景物与人物心性的呼应,展现物我合一的境界
诗人没有直接说教,而是让我们从杨柳、野禽、天马这些意象中,自然感受到一种摆脱束缚、回归本真的生活智慧。这种通过具体画面传递抽象哲理的写法,正是古典诗歌的魅力所在。
姜夔
姜夔[kuí](1154年—1221年),字尧章,号白石道人,汉族,饶州鄱阳(今江西省鄱阳县)人。南宋文学家、音乐家。其作品素以空灵含蓄著称,姜夔对诗词、散文、书法、音乐,无不精善,是继苏轼之后又一难得的艺术全才。有《白石道人诗集》《白石道人歌曲》《续书谱》《绛帖平》等书传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