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 招隐看梅
十里江城,共向东风,寻到梅花。
想三更幽梦,悄移石罅,一枝春影,扶上窗纱。
铁骨崚嶒,冰姿修洁,可是神仙萼绿华。
今宵醉,且休吹玉笛,只按红牙。
槎枒,绮席横斜。
恨知己、难逢好句赊。
但已弃零落,金铃莫系,不甘争媚,锦幕休遮。
冷欲侵人,清能绝俗,肯让狂蜂坐晚衙。
争怜惜,怕角声吹彻,片片飞霞。
想三更幽梦,悄移石罅,一枝春影,扶上窗纱。
铁骨崚嶒,冰姿修洁,可是神仙萼绿华。
今宵醉,且休吹玉笛,只按红牙。
槎枒,绮席横斜。
恨知己、难逢好句赊。
但已弃零落,金铃莫系,不甘争媚,锦幕休遮。
冷欲侵人,清能绝俗,肯让狂蜂坐晚衙。
争怜惜,怕角声吹彻,片片飞霞。
现代解析
这首词写的是在冬日寻梅、赏梅的雅趣,充满了文人高洁的情怀和浪漫的想象。
上片从寻梅写起:在十里江城的东风里,人们结伴去寻找梅花。接着用梦境般的美妙想象——梅花在深夜悄悄从石缝中生长,将春意送上窗纱。这里把梅花比作"神仙萼绿华"(传说中穿绿衣的仙女),突出它冰清玉洁的气质。赏梅时,作者建议不要吹哀怨的玉笛(古人认为笛曲《梅花落》不吉利),而是轻拍红牙板(一种乐器)助兴,体现对梅花的珍爱。
下片转入更深层的感悟:梅枝纵横交错地映在酒席上,可惜难遇知己写出好诗。梅花宁可零落也不愿被金铃系住(比喻被束缚),不屑在锦帐中争艳。它清冷脱俗,连狂蜂(象征世俗)都不敢靠近。结尾最动人:人们争相怜惜梅花,却怕军营号角(象征现实)吹响时,梅花会像晚霞般片片凋落。这里暗含对高洁品格难容于世的感慨。
全词通过寻梅、赞梅、惜梅的过程,展现了梅花"铁骨冰姿"的品格,也寄托了作者不慕荣利、清高自守的人生态度。最妙的是把赏梅写得像一场风雅的聚会,梅花仿佛是有性格的朋友,读来既清新又意味深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