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临江仙 春暮》描绘了春天即将结束时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生活的淡然态度。
开头两句“燕子穿帘深院静,画阑飞絮蒙蒙”,通过燕子在安静的庭院中穿梭,以及飘飞的柳絮,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略带忧伤的氛围。燕子是春天的象征,而柳絮飘飞则暗示着春天的尾声。
接下来“砌苔柔绿衬残红”,用青苔的柔绿来衬托残留的红花,形成鲜明的色彩对比,进一步强化了春暮的景象。残红象征着春天的逝去,而青苔则代表着时间的沉淀。
“问春何处,移在柳阴中”则是一种含蓄的感叹,诗人似乎在问:春天去哪儿了?答案就在柳树的荫凉中,暗示春天虽然即将过去,但它的痕迹依然存在。
“老至十分诗思减,膝间闲理丝桐”这两句,诗人表达了自己年老之后,诗兴减退的无奈。但他并没有因此感到失落,而是悠闲地摆弄着琴弦,表现出一种对生活的淡然态度。丝桐指的是古琴,象征着高雅的情操。
最后“曲终声尽意无穷”,诗人通过琴声的结束,表达了一种意犹未尽的情感。虽然琴声停止了,但其中蕴含的情感和思绪却无穷无尽。
最后一句“杜鹃开了”,杜鹃花的开放,既是春天的结束,也是新的开始。它象征着生命循环不息,给整首词带来一丝希望和生机。
总的来说,这首词通过对春暮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生活的淡然态度。它既有对逝去时光的感伤,也有对未来的期待,情感丰富而细腻。
善住
元僧。字无住,号云屋。尝居吴郡报恩寺。往来吴淞江上,与仇远、白挺、虞集、宋无诸人相倡和。工诗。为元代诗僧之冠。有《谷响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