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

万户千门柳色新,北邙荒草没麒麟。
闺中未识先贤冢,惟向书堆拜古人。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清明时节的景象,同时暗含对历史与现实的思考。

前两句写景:千家万户门前柳树发新芽,而郊外北邙山(古代著名墓地)的荒草却淹没了石雕麒麟(象征墓地)。这里用鲜明的对比——"家门口的生机"与"荒野的荒凉",暗示人们只关注眼前生活,却遗忘历史。

后两句抒情:深闺中的女子不认识先贤的坟墓,只在书堆里向古人致敬。这是说现代人通过书本了解历史,却很少实地祭奠。诗人用"闺中女子"这个形象,委婉批评人们与历史产生隔膜的现象。

全诗魅力在于:
1. 用清明这个特殊时节,自然引出对生死、古今的思考
2. 通过对比手法(新柳/荒草、实地/书本)让道理更生动
3. 不直接说教,而是用画面让人自己体会:我们是否也只在书本里"祭奠"历史,而忽略了真实的历史痕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