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周介之学士通判定州 其二
河北扼虏要,定武承其咽。
分道宿劲兵,望之为中权。
朝廷倚注地,择用须材贤。
黠猃詟所闻,射猎不敢边。
兹焉势愈重,岂谓甲马然。
将军庙堂老,御史蓬瀛仙。
合谋运潜略,胜气压古燕。
惟当陪缓带,壶觞铃阁前。
分道宿劲兵,望之为中权。
朝廷倚注地,择用须材贤。
黠猃詟所闻,射猎不敢边。
兹焉势愈重,岂谓甲马然。
将军庙堂老,御史蓬瀛仙。
合谋运潜略,胜气压古燕。
惟当陪缓带,壶觞铃阁前。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北宋时期定州(今河北定州)作为边防重镇的军事地位,以及朝廷派贤能官员镇守的场景。全诗用通俗的比喻和生动的画面,展现了边防将士的威严与从容。
开头四句像军事地图解说:河北是防御北方敌人的咽喉要道,而定州就是这咽喉的关键部位。这里驻扎着精锐部队,像棋盘中央的"帅"一样重要。诗人用"扼咽喉"的比喻,让读者立刻感受到定州战略地位的重要性。
中间六句写朝廷的用人智慧。选派周介之这样的贤才镇守,连狡猾的敌人都闻风丧胆,不敢靠近边境打猎。这里用"黠猃"(狡猾的猎犬)代指敌人,说他们听到守将威名就躲得远远的,既幽默又显气势。
后六句转为轻松笔调。两位官员(将军和御史)一个像庙堂元老般稳重,一个如蓬莱仙人般潇洒,他们运筹帷幄的气场压倒了古代燕赵之地的豪杰。最后画面突然切换到酒宴场景:在军帐前系着宽松衣带,举杯对饮——这个结尾妙在瞬间化解了全诗的紧张感,用"壶觞铃阁"的闲适画面,举重若轻地展现了儒将风范。
全诗就像一部微型历史剧:前半段是战备纪录片,后半段转为文人雅集。最精彩的是把沉重的边防主题,最终落在举杯谈笑的画面上,这种举重若轻的写法,正是宋代文人诗的独特魅力。通过"射猎不敢边"到"壶觞铃阁前"的转变,诗人悄悄告诉我们:真正的强大,是能让边防重镇保持歌舞升平的从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