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陈旺司训之毗陵
年少负才志,力学勤书诗。
振铎大江右,声誉已四驰。
朅来始相见,羡子美令仪。
皎然玉树姿,煜煜含清辉。
操觚为文章,雅正且出奇。
复此拜恩宠,鸣佩辞禁闱。
分教向毗陵,与我叙别离。
子行且慰意,守职为儒师。
以道淑多士,勿谓官秩卑。
当今圣明王,功高德巍巍。
崇儒重贤俊,致治昭雍熙。
勉旃益励志,敦默慎自持。
喻如荆山玉,终不尔弃遗。
申章以赠行,莫讶相箴规。
振铎大江右,声誉已四驰。
朅来始相见,羡子美令仪。
皎然玉树姿,煜煜含清辉。
操觚为文章,雅正且出奇。
复此拜恩宠,鸣佩辞禁闱。
分教向毗陵,与我叙别离。
子行且慰意,守职为儒师。
以道淑多士,勿谓官秩卑。
当今圣明王,功高德巍巍。
崇儒重贤俊,致治昭雍熙。
勉旃益励志,敦默慎自持。
喻如荆山玉,终不尔弃遗。
申章以赠行,莫讶相箴规。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写给一位叫陈旺的年轻官员的送别诗,赞美他的才华品德,并鼓励他赴任后好好教书育人。
全诗可以分成三部分:
1. 夸赞陈旺(前12句):
- 年轻有为,勤奋好学,在江西一带教书时就已经很有名气
- 初次见面就被他俊美的仪表吸引,像玉树一样挺拔,气质清朗
- 文章写得既典雅正统又不落俗套
2. 送别情景(中间6句):
- 陈旺获得朝廷任命,要离开京城去常州(毗陵)当教育官员
- 作者安慰他说这个职位虽然不高,但很重要
- 希望他用儒家思想教导学生
3. 勉励期许(最后8句):
- 当今天子重视人才,只要好好干一定会被重用
- 勉励他保持谦虚谨慎,就像荆山的美玉终会被发现
- 最后说写这首诗既是送行,也是对他的劝诫
这首诗的魅力在于:
1. 用"玉树""清辉"等比喻生动展现了陈旺的风采
2. 既有对朋友的真诚赞美,又有长辈般的谆谆教导
3. 把教书育人的工作说得很有意义,体现了古代知识分子"达则兼济天下"的情怀
最打动人的是最后关于"荆山玉"的比喻,意思是金子总会发光,鼓励年轻人不要因为职位低就妄自菲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