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中曲

风起黄陵庙下秋,断猿声里系孤舟。
云鬟雾鬓知何处,竹色娟娟月影流。

现代解析

这首《湘中曲》描绘了一个秋夜江边的孤寂景象,充满了深沉的哀愁和思念。

首句“风起黄陵庙下秋”,点明了时间和地点。黄陵庙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庙宇,秋风萧瑟,给人一种凄凉的感觉。风起之时,更增添了一丝寒意,仿佛在暗示诗人内心的孤寂与冷清。

第二句“断猿声里系孤舟”,进一步渲染了孤独的氛围。猿声凄厉,断断续续,似乎在不远处回荡,而诗人独自一人将小舟系在岸边。这里,“断猿声”不仅是自然的声音,更像是诗人内心的哀鸣,孤舟则象征着他漂泊无依的处境。

第三句“云鬟雾鬓知何处”,诗人突然转入对某人的思念。这里的“云鬟雾鬓”指的是女子的美丽发髻,但这位女子现在身在何处呢?诗人心中充满了对远方爱人的牵挂和无奈,仿佛她已消失在茫茫的云雾之中,无处寻觅。

最后一句“竹色娟娟月影流”,诗人将目光转向周围的景物。竹子在月光下显得格外清秀,月影如水般流动。景物的美与诗人内心的孤独形成鲜明对比,竹影和月光的流动似乎在暗示时间的流逝,而诗人却依旧沉浸在无尽的思念之中。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秋风、猿声、孤舟、竹影等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诗人深深的孤独与对远方爱人的思念。景与情交融,情感细腻而深沉,读来令人动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