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一个人宁愿渴死也不喝盗泉水的故事,核心思想是"宁可清贫守节,也不苟且偷生"。
前四句说盗泉的水虽然能解渴,但诗人坚决不喝,因为这是强盗经过的地方,水都被污染了。这里用"盗泉"象征不义之财或违背道德的东西。
中间四句用生动的比喻:骏马跑得像闪电,鲸鱼张口能吸干江河,但贪婪的人喝了盗泉水,馋嘴的人也别想分一杯羹。这是在讽刺那些见利忘义的人。
最后四句引用典故:古人偷玉会被史书记载,颜回穷得用破瓢喝水却成为贤人。杜甫在船上生病时还想着贾谊挖的井,暗示诗人要像这些贤人一样坚守节操。
全诗用拒绝喝盗泉水的坚决态度,表达了"做人要有骨气"的道理。就像现在说的"饿死事小,失节事大",宁愿过得清苦,也不能为了利益丢掉做人的原则。诗中骏马、鲸鱼的比喻很形象,让这个严肃的道理变得生动有趣。
林希逸
福州福清人,字肃翁,号竹溪、庸斋。理宗端平二年进士。善画能书,工诗。淳祐中,为秘书省正字。景定中,迁司农少卿。官终中书舍人。有《易讲》、《考工记解》、《竹溪稿》、《鬳斋续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