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堠山钱氏家山图与子公𡑞赋
闻君家住处,累世堠山边。处士留遗泽,群郎迈等贤。
缉熙兵燹后,歌咏太平前。源废移桃补,篱荒种槿编。
园林应昔日,亭馆继当年。境胜同韦曲,图清似辋川。
红蕉凝宿雨,粉竹弄轻烟。窗白云初起,松寒鹤未还。
碓喧诸涧汇,门静一峰偏。客至因观谱,人来或贷钱。
行高乡里颂,书在子孙传。容我依乔木,烦君置石田。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世代居住在堠山边的钱氏家族,展现了他们清雅高洁的生活风貌和家族传承的精神内核。
开篇直接点明钱氏家族世代居住的环境——堠山边,暗示这是一个有历史底蕴的家族。"处士留遗泽"说明祖辈是隐居的高士,给后代留下了精神财富,"群郎迈等贤"则夸赞现在的钱家子弟个个都是贤能之人。
中间部分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钱家的生活环境:虽然经历过战乱("兵燹"),但现在已经恢复太平。通过"移桃补源"、"种槿编篱"这些细节,展现主人对家园的精心打理。园林亭馆的描写让人联想到唐代王维的辋川别业,暗示这里同样充满文人雅趣。
诗中特别擅长用景物营造意境:"红蕉凝宿雨"写雨后芭蕉的娇艳,"粉竹弄轻烟"描摹竹林雾霭的朦胧,"窗白云初起"展现山居清晨的静谧,"松寒鹤未还"则透着几分仙气。这些画面共同勾勒出一个世外桃源般的居所。
最后转入对家族精神的赞美:来访者可以查阅家谱("观谱"),突显重视家族传承;"行高乡里颂"说明品德高尚受人敬仰;"书在子孙传"强调诗书传家的传统。结尾处诗人表达向往之情,希望能在此定居("依乔木"),并请主人帮忙置办田地("置石田"),侧面烘托出这个地方的吸引力。
全诗通过环境描写、生活细节和精神传承三个层面,塑造了一个既有自然之美又有人文底蕴的理想家园形象,表达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传统家族文化的赞赏。诗中清新自然的景物描写与深沉内敛的人文情怀相得益彰,展现出中国传统文人理想的生活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