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韵和王宣徽奉安中太乙神像
太乙真庭结宝坛,中涵元象本无言。
三山波涌楼台近,北极星环剑佩尊。
岁入飞宫初在丑,神移列驭直从坤。
妖氛自逐灵旂捲,瑞谷常登御廪蕃。
晓日破红浮斗栱,夕云凝紫护周垣。
龙随御笔栖碑首,鹤带仙书语洞门。
天马应歌来仗卫,岳祗联职听朝昏。
传闻词客新吟苦,玉案才承上帝恩(以上《华阳集》卷一)。
三山波涌楼台近,北极星环剑佩尊。
岁入飞宫初在丑,神移列驭直从坤。
妖氛自逐灵旂捲,瑞谷常登御廪蕃。
晓日破红浮斗栱,夕云凝紫护周垣。
龙随御笔栖碑首,鹤带仙书语洞门。
天马应歌来仗卫,岳祗联职听朝昏。
传闻词客新吟苦,玉案才承上帝恩(以上《华阳集》卷一)。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庄严肃穆的宗教仪式——太乙神像的安奉典礼。全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画面,展现了神像安放时的神圣氛围和人们对神灵庇佑的虔诚祈愿。
开篇两句点明地点和场景:在太乙真君的殿堂里建起了华丽的祭坛,神像蕴含着天地至理却静默无言。这里用"无言"暗示神明的威严与神秘。
中间部分用一连串瑰丽的意象展现仪式盛况:远处三座仙山的波浪托起楼台,北极星辰环绕着佩剑的尊神(比喻神像威严)。通过"岁入飞宫""神移列驭"等动态描写,表现神灵降临的场面。接着用"妖氛消散""瑞谷丰收"的对比,体现神明带来的祥瑞。
诗人特别注重色彩渲染:"晓日破红"写朝阳映红庙宇斗拱,"夕云凝紫"描暮霭笼罩宫墙,紫红交织的光影让场景更显神圣。还加入"龙栖碑首""鹤语洞门"等仙家元素,增添奇幻色彩。
结尾处写天马、山神都来朝拜,通过"词客苦吟承天恩"的细节,暗示这场仪式激发了文人的创作灵感,也暗含诗人对自己诗作的自谦。
全诗将道教仪轨与神话想象相融合,用富丽堂皇的辞藻构建出一个既庄严又奇幻的宗教艺术空间。通过时空的交错(从破晓到黄昏)、动静的结合(神灵降临与万物肃立)、虚实的映衬(现实仪式与神话元素),展现了宋代宫廷道教仪式的宏大气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