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静庵
执中又三言,近来惑未省。
诗书每谆切,邹鲁犹衍永。
德性敬所尊,放心闲弗骋。
归根乃春茁,用晦岂灰冷。
彼所谓善刀⑴,我所谓尚褧⑵。
寥寥越千祀,舂陵一提醒。
紫阳书满家,鼻端最机警。
南州今孺子,名庵在近境。
明当从之游,飞度韩田岭。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题静庵》是一首充满哲理和思考的诗词,主要探讨了内心的修养、道德的重要性以及人生的智慧。诗人通过一系列比喻和典故,表达了对内心宁静、道德修养的追求,以及对人生真谛的深刻理解。
首先,诗人提到“三圣妙传心,心体存于静”,意思是说,古代圣贤们传授的智慧,核心在于内心的宁静。只有保持内心的平静,才能真正理解圣贤的教诲。接着,诗人提到“执中又三言,近来惑未省”,这里的“执中”指的是中庸之道,而“三言”可能是指圣贤的教诲。诗人感叹自己最近对这些道理感到困惑,未能完全领悟。
接下来,诗人提到“诗书每谆切,邹鲁犹衍永”,意思是说,诗书中的教诲总是恳切而深刻,邹鲁(指孔子和孟子的故乡)的智慧依然在流传。诗人强调,道德修养是值得尊重的,而内心的放纵则应该被约束。他提到“德性敬所尊,放心闲弗骋”,意思是说,我们应该尊重道德,不要让内心的欲望随意驰骋。
然后,诗人用“归根乃春茁,用晦岂灰冷”来比喻内心的修养。这里的“归根”指的是回归本心,而“春茁”则象征着内心的成长和生机。“用晦”则是指隐藏自己的光芒,但这并不意味着冷漠或消极,而是为了更好地修养内心。
接着,诗人提到“彼所谓善刀,我所谓尚褧”,这里的“善刀”和“尚褧”都是比喻。前者可能指的是外在的技艺或能力,而后者则指的是内在的修养和品德。诗人认为,外在的技艺固然重要,但内在的修养更为关键。
最后,诗人提到“寥寥越千祀,舂陵一提醒”,意思是说,虽然时间已经过去了几千年,但舂陵(可能指某个地方或人物)的提醒依然在耳边回响。诗人提到“紫阳书满家,鼻端最机警”,这里的“紫阳”可能指朱熹,诗人认为朱熹的著作充满了智慧,而“鼻端最机警”则是指对细微之处的敏锐洞察。
最后,诗人提到“南州今孺子,名庵在近境”,意思是说,如今在南州有一个年轻人,他的庵堂就在附近。诗人表示“明当从之游,飞度韩田岭”,意思是说,明天他将去拜访这个年轻人,飞越韩田岭,去寻求更多的智慧和启示。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一系列比喻和典故,表达了诗人对内心宁静、道德修养的追求,以及对人生真谛的深刻理解。诗人认为,外在的技艺固然重要,但内在的修养更为关键,只有保持内心的平静,才能真正理解圣贤的教诲,并在生活中实践这些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