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钟处士
丹山有灵鸟,文采相颉颃。
饥餐琅玕实,渴饮瑶池浆。
清音谐韶乐,锦羽映朝阳。
飞飞燕雀群,俯仰被馀光。
颠风折梧桐,鸣凤忽摧伤。
孤凰抱哀思,辑羽不复扬。
徘徊念同侣,躯命倏销亡。
翩翩九苞雏,览德岐山冈。
皇皇奋南征,哀鸣激中肠。
容华不自爱,宁辞关塞长。
死者不复生,龟麟总茫茫。
愿言勿残毁,阿阁正相望。
饥餐琅玕实,渴饮瑶池浆。
清音谐韶乐,锦羽映朝阳。
飞飞燕雀群,俯仰被馀光。
颠风折梧桐,鸣凤忽摧伤。
孤凰抱哀思,辑羽不复扬。
徘徊念同侣,躯命倏销亡。
翩翩九苞雏,览德岐山冈。
皇皇奋南征,哀鸣激中肠。
容华不自爱,宁辞关塞长。
死者不复生,龟麟总茫茫。
愿言勿残毁,阿阁正相望。
现代解析
这首《挽钟处士》用凤凰比喻逝去的高洁之士,通过生动的意象表达哀思与敬仰。全诗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前八句)描绘凤凰生前的风采:它像丹山的神鸟般高贵,羽毛绚丽,鸣叫如天籁,与凡鸟不同却愿俯身关照它们。这里用"琅玕实""瑶池浆"等仙家之物,暗示逝者品格高洁如仙人。
第二部分(中间八句)写凤凰遭遇不测:狂风折毁梧桐树(凤凰栖息的佳木),喻指贤者突然离世。留下的孤凰(可能指逝者亲友)悲伤收拢翅膀,同伴也相继离去,展现生死无常的哀痛。
第三部分(后八句)升华主题:小凤凰(可能指后继者)在岐山(周朝兴起地,喻指圣地)学习美德,带着哀鸣南飞。最后四句最动人——逝者如龟麟(祥瑞)般消失,但诗人祈愿精神不被磨灭,因为象征贤者归宿的"阿阁"(凤凰楼阁)永远在那里守望。
全诗妙在将人的品格命运寄托于凤凰意象:既赞美逝者"文采""清音"的才华,又通过"颠风折梧桐"暗喻世事无常。最后"阿阁相望"的结尾,把悲伤转化为对精神长存的信念,哀而不伤。诗中"飞飞燕雀群,俯仰被馀光"等句,还透露出贤者平易近人、惠泽他人的品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