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悼念一位姓何的司业(古代教育官员)的挽词,用平实的语言表达了对逝者的敬仰和惋惜。
开头两句回忆往事:多年前诗人曾到访一座孤岛,当地人都称赞何家兄弟("二何")的名声。这里用"孤屿"的寂静感,暗示何司业生前低调却德高望重的形象。
中间四句用对比手法凸显遗憾:这么优秀的人("连城价"形容价值连城),本应在朝堂("銮坡"指皇宫)大展宏图,却始终在教育机构("璧水"指太学)任职。但诗人认为这种选择恰恰体现其品格——像古井水般清澈平静,不慕名利。
最后两句写何家的精神传承:虽然人已逝去,但他留下的学问家风("衣钵")和科举成就("儒科"),会由子孙后代继续发扬光大。"衮衮"二字生动描绘出人才辈出的景象。
全诗通过"孤屿—銮坡""古井—衮衮"等意象对比,展现了一位淡泊明志的教育者形象。没有夸张的悲痛,而是用"连城价""古井波"这样接地气的比喻,让读者感受到逝者贵重的人品和恒久的精神影响。
楼钥
楼钥(1137~1213)南宋大臣、文学家。字大防,又字启伯,号攻媿主人,明州鄞县(今属浙江宁波)人。楼璩的三子,有兄长楼鐊、楼锡,与袁方、袁燮师事王默、李鸿渐、李若讷、郑锷等人。隆兴元年(1163年)进士及第。历官温州教授,起居郎兼中书舍人,大定九年(1169年),随舅父贺正旦使汪大猷出使金朝。嘉定六年(1213年)卒,谥宣献。袁燮写有行状。有子楼淳、楼濛(早夭)、楼潚、楼治,皆以荫入仕。历官温州教授、乐清知县、翰林学士、吏部尚书兼翰林侍讲、资政殿学士、知太平州。 乾道间,以书状官从舅父汪大猷使金,按日记叙途中所闻,成《北行日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