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清途次日蚀有感

弘治辛酉九月朔,日行遍午忽瑟缩。
玄云结暝护层霄,狞飙撼空号万木。
鸟惊雀踔散乱飞,乾昏坤黯迷清浊。
漫漫如夜星斗藏,不知躔次经何宿。
初疑秋阴窃弄权,欺孤舞智妄指鹿。
又疑寒天晷影迅,新月弯弓还缩肭。
不然羲和神气罢,暂捧红轮驻丹毂。
不然金乌惜觜距,戢翎委翅随雌伏。
呜呼上帝秉钧轴,普天万象皆臣仆。
犯令者诛甚者族,何物妖怪敢罔服。
亏蔽阳光肆贪酷,慨念夸父不自量。
犹思反影苦追逐,虞公忠悃格穹旻。
一剑可指往犹复,何况贱臣荷宠禄,感此宁不增踯躅。
世云天狗实掩之,臣欲挥戈刳其腹,生噆彼血啖彼肉。
借天银汉大湔浴,披云割雾见天目。
明照万国绝私曲,臣身百死心亦足。
因之沥血书尺牍,仰天吁呼大痛哭。
天高听卑无不瞩,或者葑菲有采录。
倏然恍惚午梦熟,帝若曰汝何腐餗。
天狗之说妄且渎,我心仁覆岂不笃。
实为汝主俾戬谷,尧时十日曾并育。
汤之亢暵如汤沐,彼廷尚亦拱桑谷。
雉鸣于鼎不可卜,如此警省讵非福。
宣尼麟笔当大书,十月之交雅谁续。
上匡汝主驾唐虞,还汝日光行旧陆。
时臣再拜三叩头,醒来太阳光昱昱。

现代解析

这首诗写的是明代诗人亲眼目睹日食后的震撼感受,以及由此引发的政治联想。全诗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开头到"戢翎委翅随雌伏")用生动比喻描写日食奇观。诗人把太阳突然变暗比作"瑟缩"发抖,用"玄云结暝""狞飙撼空"渲染恐怖氛围,连用四个"疑"字猜测日食原因——或是阴云作祟,或是太阳神车抛锚,甚至想象是金乌(太阳神鸟)躲起来休息。这些天马行空的想象让自然现象充满神话色彩。

第二部分("呜呼上帝"到"刳其腹")转向政治隐喻。诗人将日食比作奸臣蒙蔽圣听,怒斥"天狗食日"是妖怪作乱,恨不得亲手诛杀天狗。这里明显借天象讽喻朝政,表达对官场黑暗的不满。

第三部分("倏然恍惚"到结尾)通过梦境转折。在幻想中,天帝开导诗人:日食只是自然现象("天狗之说妄且渎"),如同商汤时期的大旱、周朝的桑谷异象,这些反常现象反而是警醒君王的"福兆"。最后太阳重现光明,暗示诗人重拾信心。

全诗最精彩的是将自然奇观、神话传说和政治现实完美融合。诗人用"天狗食日"的民间传说起兴,最终却回归理性认知,这种思想转变过程通过瑰丽的想象和戏剧性的梦境呈现,既展现了科学认知的进步,又保留了诗歌的浪漫色彩。结尾"太阳光昱昱"的明亮画面,与开头的黑暗形成强烈对比,给人希望和力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