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乐天二首 其二

论才赋命不相干,凤有文章雉有冠。
羸骨欲销犹被刻,疮痕未没又遭弹。
剑头已折藏须盖,丁字虽刚屈莫难。
休学州前罗刹石,一生身敌海波澜。

现代解析

这首诗用直白的比喻表达了作者对命运不公的愤懑和坚韧不屈的人生态度。

前两句说人的才能和命运常常不匹配,就像凤凰有美丽的羽毛(象征才华)却不如野鸡能戴官帽(象征权贵)。接下来用三个生动的比喻描写人生困境:瘦弱的骨头都快消尽了还要被雕刻(不断被压榨),旧伤未愈又遭新伤(接连受打击),宝剑折断后只能藏在剑套里(才能被埋没),再坚硬的钉子也会被掰弯(刚直的人终被摧折)。

最后两句是全诗精华:劝诫人们不要学江边那块镇水的罗刹石(看似威风实则终生与海浪对抗),暗指与其硬碰硬对抗体制,不如保存实力。全诗通过一系列痛感强烈的意象,把怀才不遇的悲愤转化为对生存智慧的思考,既有血性抗争,又透出无奈中的清醒。

这种用日常事物说深刻道理的手法,就像现代人用"内卷""躺平"来吐槽社会现象,让普通读者也能感受到古代知识分子的生存困境。诗中"被刻""遭弹"等动词的重复使用,制造出强烈的压迫感,容易引发当代职场人的共鸣。

元稹

元稹(779年-831年,或唐代宗大历十四年至文宗大和五年),字微之,别字威明,唐洛阳人(今河南洛阳)。父元宽,母郑氏。为北魏宗室鲜卑族拓跋部后裔,是什翼犍之十四世孙。早年和白居易共同提倡“新乐府”。世人常把他和白居易并称“元白”。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