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海州怀仁令藏春亭

闻道山中贤长官,种花不肯放春还。
故知车马红尘地,催促东风不得閒。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居山中的贤明官员,他爱花惜春,不愿让春光轻易流逝。诗人通过对比官场车马喧嚣的世俗生活,突出了这位长官超脱尘世、亲近自然的闲适心境。

前两句"闻道山中贤长官,种花不肯放春还"用拟人手法,说这位长官像留住客人一样想留住春天,在住处种满鲜花。一个"不肯"生动展现了他对春天的眷恋,也暗示他淡泊名利、寄情山水的品格。

后两句"故知车马红尘地,催促东风不得閒"形成巧妙对比:在繁华都市里,人们忙于应酬,连春风都显得匆忙;而山中长官却能悠闲地赏花惜春。这里的"东风"暗喻世俗生活的压力,反衬出隐居生活的自在。

全诗通过"山中"与"红尘"的对比,歌颂了远离官场纷扰、亲近自然的生活态度。语言清新自然,没有刻意雕琢,却生动传达出对闲适生活的向往,让读者感受到返璞归真的美好。

张耒

张耒(1054—1114年),字文潜,号柯山,亳州谯县(今安徽亳州市)人。北宋时期大臣、文学家,人称宛丘先生、张右史。代表作有《少年游》、《风流子》等。《少年游》写闺情离思,那娇羞少女的情态跃然纸上,让人羡煞爱煞,那份温情美妙真是有点“浓得化不开”。著有《柯山集》、《宛邱集》。词有《柯山诗余》。列为元佑党人,数遭贬谪,晚居陈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