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鸿山邹校理溪山小隐

旧叶梁溪上,青山带草堂。地形殊锦里,风景似潇湘。

竹树疏还密,蘋芜绿更香。几家遥隔浦,一径别归庄。

鹤伴寻诗杖,鸥随载酒航。林霏浮墅色,帘影动波光。

苔厚封琴荐,花轻点笔床。樵歌知伐木,渔唱罢鸣榔。

吟思清秋浩,书声白昼长。半村烟雨嶂,两岸水云乡。

永望情无已,频过虑共忘。何当谢尘事,来伴咏沧浪。

现代解析

这首《题鸿山邹校理溪山小隐》描绘了一幅远离尘嚣的田园隐居图景,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感受它的魅力:

1. 选址的讲究
诗人开篇就点出朋友隐居地的特别——梁溪旧地(无锡古称),既有"锦里"(成都别称)的闲适,又有"潇湘"(湖南美景)的灵秀。这种虚实结合的比喻,让人感觉这地方既有烟火气又有仙气。

2. 动静结合的画面
诗中充满了生动的细节:疏密有致的竹林、飘香的青草、若隐若现的邻居房屋、蜿蜒的小路。这些静景中又穿插着动态——白鹤陪着主人散步,鸥鸟追着酒船飞,林间雾气浮动,帘子被水波映得摇晃。就像看一部田园纪录片,既安静又充满生机。

3. 隐居生活的乐趣
诗人用几个典型场景展现隐居之乐:长满青苔的琴座说明常弹琴,花瓣落在笔架上暗示勤写作。樵夫的砍柴声、渔夫收网的歌声,这些自然音效成了最好的背景音乐。白天读书声不断,秋天诗兴大发,把文人雅士的日常写得很有情调。

4. 双层情感表达
表面写朋友家环境好:半村烟雨、两岸云水,像水墨画一样美。深层其实是诗人自己的向往——"何当谢尘事"直接吐露心声:多想也抛开俗事,来这里一起吟诗作对。最后"咏沧浪"用屈原的典故,暗示保持高洁品格的心愿。

整体感受
这首诗像一封精致的邀请函,通过描写朋友隐居处的自然美景和闲适生活,婉转表达了自己对田园生活的渴望。最打动人的是那种细腻的观察力,能把竹林疏密、花瓣飘落这些细微处都写得充满诗意,让读者也忍不住想找个这样的地方躲清静。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