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荅广州黄别驾

风流信自东山里,咸会更同南楚情。
沧海方能乘宝筏,监州政尔得仙城。
临岐杯酒岁将晏,识面芳菲春欲生。
半亩楚云台主我,独来弄月又残更。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写给广州一位姓黄的官员(别驾是官职名)的赠别之作,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人生际遇的感慨。

前四句用典故和比喻展现黄别驾的风采:首句将他比作东晋名士谢安(东山是谢安隐居地),夸他潇洒有风度;第二句说两人在南方(南楚)相遇的缘分难得;三四句用"乘宝筏"(佛教中指渡人脱离苦海的船)和"仙城"(广州别称五羊城有仙话传说)赞美朋友能力出众,能在复杂官场中游刃有余。

后四句写离别场景:五六句描绘岁末饯行的酒宴上,虽然要分别,但想到初识时正值春天(芳菲),又感到温暖;最后两句最动人,诗人说自己像"半亩楚云台"的主人(可能指简陋的住所),在朋友离开后独自对着残月到深夜,用孤寂的夜景反衬出对友情的念念不忘。

全诗亮点在于:把官员间的应酬写得真挚动人,用"宝筏""仙城"等浪漫想象冲淡离愁,最后月下独坐的画面尤其余韵悠长,让现代读者也能感受到古人"君子之交淡如水"的含蓄情谊。

庄昶

庄昶(1437~1499)明代官员、学者。字孔暘,一作孔阳、孔抃,号木斋,晚号活水翁,学者称定山先生,汉族,江浦孝义(今江苏南京浦口区东门镇)人。成化二年进士,历翰林检讨。因反对朝庭灯彩焰火铺张浪费,不愿进诗献赋粉饰太平,与章懋、黄仲昭同谪,人称翰林四谏。被贬桂阳州判官,寻改南京行人司副。以忧归,卜居定山二十余年。弘治间,起为南京吏部郎中。罢归卒,追谥文节。昶诗仿击壤集之体。撰有《庄定山集》十卷。

0